当前位置:拍照精灵社会《复仇者联盟》与《权力的游戏》综合症:人们是如何防剧透的?
《复仇者联盟》与《权力的游戏》综合症:人们是如何防剧透的?
2023-03-26

《权力的游戏》这部剧的最后一季目前单在美国就有平均每集3280万收视观众,同时它也成为了"反剧透行为准则"的重点管制区域。

“一切事情同样不可避免地在最后一幕终结:大帝的秘密武器被毁,公主获救,邪恶势力在一场形势与二战异曲同工的终极空战中大败。不过,黑武士却成功逃跑,准备日后卷土重来,于是留了一扇门,给之后可能出现的续集。”

假如你还认不出来,上面这句话是一句关于电影《星球大战IV:曙光乍现》(Star Wars - A New Hope)最后结局的描述。

它发表在1976年9月12日的《纽约时报》上,那是一篇对导演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的专访。而电影要八个月之后才在美国院线上映。

与最近在四月末上映的另一部票房大片《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Avengers: Endgame)周围近乎强迫症的防剧透行动相比,真是天差地别。

连电影的主要演员都被蒙在鼓里,在拍摄期间他们只能最低限度地得到自己所演部分的相关信息。

这就是典型的“剧透恐慌”(Fear of Spoilers)案例。

早在电影和电视被发明出来之前,剧透就已经成为犯众怒的行为。

不过,这种状况并不是由数字时代所制造出来的,虽然互联网的崛起的确令它更加突出。

事实上,剧透引发众怒这件事,在电视和电影被发明出来之后就已经存在。

悬念系列化的先河

提前透露剧情所引发负面反应的事情,可以一直追溯到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

“这是一个起源于19世纪媒体的话题,”英国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的英语文学研究员詹姆斯·格林(James Green)接受BBC访问时说。

威尔基·柯林斯发现,对情节保密可以令他的《白衣女人》大卖。

“那时候的人们经常就像我们现在一样,认为看虚构小说的快乐前提是不知道故事将会发生什么。”

格林举了一个例子:1859年由英国作家威尔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创作的小说《白衣女人》(The Woman in White)。

这部被记载最早出现的神秘小说之一,最初是在几个月的时间跨度里以连载的方式分段发表。

这种“肢解”操作意味着分拆推出的章节或者摘要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从而令工薪阶层更容易消费得到。

于是,它也可能建立更广阔的读者群。

柯林斯写的那个关于诡计、精神错乱和犯罪的故事红极一时。人们会排长队购买最新发表的章节,甚至有人开盘打赌之后的情节发展。

丹尼尔·笛福在《鲁宾逊漂流记》初版时就已经将大部分主要故事情节印在了封面上。

詹姆斯·格林认为,柯林斯的这部作品就是“剧透恐慌”时代的开端。

1860年,当《白衣女人》以合集的形式出版时,作者曾警告书评人,不要透露书中细节,这在当时是非常不寻常的事。

“在过去的时代,作者不会非常担心是否有惊喜或者剧情提前透露的问题,”詹姆斯·格林说。

封面就剧透的《鲁宾逊漂流记》

格林的说法并没有夸大,看看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的《鲁宾逊漂流记》(The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就知道。

这部经典小说名著在1759年出版时,书的全名是“关于一个来自约克的水手鲁宾逊‧克鲁索陌生又奇妙的冒险故事:因为船难而幸存的他独活在美洲海岸边一个接近奥里诺科河河口的小岛长达二十八年”。

柯林斯的书也带来了另一个变革,就是开启了无剧透的评论模式——如今,记者写一个像《复仇者联盟4》这种电影的报道时不剧透,已经是一种常规操作。

在19世纪,大多数书评人——包括那些不喜欢《白衣女人》这本书的人——都接受了作者的请求,为书中的情节保密。

“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对于剧透也是大加防范。

同样是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spoiler”(即剧透、或曰“爆雷”)这个概念的各种表述开始出现。

《图画报》(The Graphic)在1886年发表的一篇书评开头就说:“我们会尽量少地提示当中的情节,以避免破坏它的效果,因为它的趣味就在于读者要完全带着新鲜感和开放的头脑来迎接它。”

希区柯克:亲自出马防剧透

到20世纪,大众传媒的全面到来,令学者形容的所谓“情感投入”更加渗透到虚构作品的消费上来。

传奇电影导演兼制片人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希治阁)在1960年的经典作品《惊魂记》(Psycho)里,花了极大的努力来对当中的情节扭转进行掩护。

希区柯克不仅将他能找到的罗伯特·布洛克(Robert Bloch)同名原著小说全买下来,他还在宣传过程中不时释放反剧透的信息。

其中一份印刷出来的广告上包含了一句呼吁:“不要透露结尾,因为它是我们唯一的结局。”

反剧透文化:时代的产物

虽然乔治·卢卡斯在《星球大战IV:曙光乍现》上映前还乐于谈论情节,但是到了后续的《星球大战V:帝国反击战》(The Empire Strikes Back),事情却有了重大的改变。

由于1977年的电影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成为史上最卖座的电影之一,于是1980年的续集就成为一个反剧透的战场。

《帝国反击战》当中有一个意义重大的瞬间:大魔头达斯·维达(Darth Vader)向他的年轻对手天行者卢克(Luke Skywalker)透露了一个秘密,他们是父子关系。

但是原著剧本当中却埋下了一个足以令现在的21世纪电影公司骄傲的伏笔。

饰演卢克的演员马克·汉米尔(Mark Hamill)在2017年曾说:“导演把我叫到一边,他说:‘我要告诉你一件事。这件事我知道,乔治·卢卡斯知道,而现在我告诉你,你也就知道了。而如果它被泄露出去了,我们会知道是你干的。’”

“然后他把一张纸递给我,上面写着‘我是你的父亲’,我当时惊呆了。”

汉米尔对他的朋友甚至是合作的演员都保守了这个情节秘密,他们都是在首映时才从电影中知道这个情节。

如今,演员和拍摄团队都会签署各种各样的保密协议,避免在理论上可能影响票房的剧透行为。

社交媒体和大众传播令《权力的游戏》这类大制作的剧透风险呈几何倍数增长。

如果说,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有悬疑系列小说,我们今天也有像《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这样的电视剧。这部剧的最后一季目前单在美国就有平均每集3280万收视观众,同时它也成为了“反剧透行为准则”的重点管制区域。

“现在的人们会更加狂热,因为他们常常是伴随着这些影视作品长大。维多利亚时代没有大规模的冒险故事或者连续剧,当时并没有什么‘雾都孤儿’系列之类的大制作。”

“在我们这个年代,有了社交媒体和快速传播的信息,所有东西都变得更加紧凑。”

有时候,正是一些主流媒体成为了剧透党,这一点令情况更加复杂。

1995年,巴西《圣保罗页报》(Folha de S. Paulo)将电影《非常嫌疑犯》(The Usual Suspects)的结局印在了文化版的封面上。

再之前几年,该报也剧透了电视剧《双峰镇》(Twin Peaks)当中杀害劳拉·帕尔默(Laura Palmer)的真凶。

为了您更好的访问本站,请使用手机或平板自带的浏览器可获得更佳的浏览体验。

拍照精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QQ号:57780188